分类目录归档:📝 笔记

腾讯云封掉了我账户

工信部互联网投诉平台 -> 我要投诉 -> 互联网企业 -> 腾讯 -> 填写个人信息 -> 一级问题选客服渠道,二级问题选投诉处理,三级问题选不接受投诉 -> 然后输入要投诉的业务,上传申诉失败的截图,点 我要投诉 就行了

快的话几个小时,慢的话2-3个工作日,你会发现企鹅信誓旦旦告诉你不可解封的账号回来了

整理了下我所有会用的趋势分析工具。

谷歌官方趋势搜索数据而推出的全球趋势工具
https://trends.google.com/trends/

Trend Hunter 趋势猎人,世界各国潮流趋势最大论坛https://www.trendhunter.com/

Explodingtopics 找选品灵感 ,它会推荐给我不同领域类的热门话题,一个月至五年以内的搜索趋势。https://explodingtopics.com/

Uncrate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男性购买指南网站。虽然网站内容倾向于汽车和科技产品,但网站上还有很多其他产品和选品趋势。
https://uncrate.com/

Trend Watching – 这一个地理的公司,它会搜寻分析全球最有可能的消费趋势和简洁。Treds Watching有一个十三个专家组成的团队,他们分布在伦敦、纽约、圣保罗、新加坡、悉尼和拉各斯这些地方,不停的在搜寻全球趋势的报告。
https://www.trendwatching.com/

Cool Hunting所提供的内容包括当下最新的设计、技术、风格以及旅行、艺术和文化相关的资讯。Cool Hunting所提供的原创内容可以为产品设计带来很好的灵感和创意。

Home

有什么内行人才知道的信息差?

1. 打印照片,照相馆打印照片特别贵,只要你在打印照片前面加上商务,100张竟然只要三块,而且还做了塑封防水,照片还原度还特别高,这可比单独去照相馆划算多了。

2. 相框,大相框动不动就要上百块,可以直接搜奶茶店海报框,60乘90厘米的不到30块,框架还是这种铝合金的加厚材质,残开式的设计,放照片也轻松省力。

3. 卡片收纳,直接搜弹片收纳包,大个的只要七块,单手开合,顶部还是磁吸口的设计,耳机数据线一类的也能轻松收纳,

4. 收纳箱,厨房想买个杂物收纳至少要几十。可以搜汽车网兜,五块不能太多了,放则能屈能伸,藏则关门不失优雅。

5. 渔具配件收纳盒,其实它就是完美的手持收纳盒,能拆能分,甭管大小随便装。我是怎么发现这个事儿的呢?在还得归功于湖边钓鱼的大爷,鱼钩戒指鱼钩戒指,嗯,鱼钩等于戒指。

6. 蟑螂剂,可以直接搜散装硼酸,一斤也才七块,给蟑螂做饭其实很简单,只要将硼酸、白糖和土豆泥按1:1:2比例调配,放在小强经常出没的地方,效果奇佳,价格便宜,可比单独买蟑螂计划算多了。

7. 磨砂膏,可以直接搜散装沐浴海盐,五斤装的不到十块,韧记细腻,比粗盐温和,不会磨成皮肤,拿来泡脚或者去角质都可以。

8. 牙线,可以直接搜散装牙线,200支才十块,韧性好,还不容易折断,也不容易分层起毛。

9. 收纳箱,可以直接搜废物周转箱,虽然颜色不好看,但是价格真的打骨折,底部还有滑轮,侧边还有提手,关键还特别结实。

10. 最后是化妆品防尘盒,换个思路,咱们直接搜美术生工具盒,三层置物只要20块,阶梯收纳方式一目了然,一个箱子就能搞定全部家当,

11. 马桶清洁剂,搜草酸清洁剂,一斤不到5块钱,尿渍一喷就掉

12. 重油清洁剂,搜氢氧化钠,十来块钱能买5斤,热水泡一泡,喷到厨房油污重灾区,抹布一擦,焕然一新

13. 洗洁精,搜天然茶籽粉,5块多一斤,洗碗别提多干净了

14. 沙发,咱们可以直接搜豆带懒人沙发,表面是这种透气的棉麻,里面是这种ESP的环保颗粒,蒙材也不会塌陷,质量很轻,搬家一个人就能打包带走。

15. 地垫,普通的地垫容易脏,还不好清洗,可以直接搜车间粘尘垫,厂里无尘车间的必需品,进屋随便踩一踩,灰尘全部粘掉,还省去了换拖鞋的麻烦,弄脏了撕掉直接用下一层,30张能用好几个月。

16. 垃圾桶,可以直接搜化工桶,一个只要五块,质量没得说,改装一下还能当个马桶,当个水桶也没问题,价格可比单独买垃圾桶划算多了。

17. 番茄酱,可以搜新疆番茄酱,整整6斤才30块,而且配料表只有新鲜番茄,很多饭馆用的都是它,平常煮面、做菜、打火锅都很绝,番茄味贼浓郁。

18. 果酱,可以搜安德鲁果酱,整整两斤装,很多烘焙店、奶茶店用的都是它,全都是大颗的果肉,吃着贼过瘾,抹面包、做冷饮都可以。

19. 芝士,可以搜安家芝士嘴,奶香浓郁的一批生牛乳,配料表没有乱造的添加剂。

《不死者》

我的名字是李相赫。美国的粉丝们称我为“神”。韩国的粉丝们则叫我“杀不死的大魔王”。事实上,我更喜爱“神”这个称呼——那听起来要更炫一些。

八岁那年,父母为我买了第一台电脑。但和许多小孩子一样,我在那之前便已经进入游戏世界了。我玩过PS和一些其它的手柄机;我会往游戏卡带里吹气,尝试让它们恢复正常。而我最早的记忆之一,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《龙珠Z:武道会》,在游戏中忘我互虐。

在我更小的时候,我并没有兴趣做一名职业选手。在人山人海的场馆内游戏,面前是成千上万的观众,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在线观看——这样的想法从未进入过我的脑海。直到2011年,上中学的时候,我才发现了《英雄联盟》这款游戏。可以说,我很快便“上手”了。小时候,我会观看《星际争霸》的职业比赛,但没有过特别崇拜的电竞选手。但在LOL职业圈刚开始发展的时候,我学习过前EDG中单选手“HooN”的打法。(此EDG战队是韩国早期队伍)我读过他的瑞兹教程——直至今日,我也会偶尔使用这个英雄——而我学到的那些东西,将我带上了职业的道路。我的技术越来越好,直到我升到满级——我会和韩国最顶尖的玩家们匹配在一起。那时的我还只是个业余玩家。但源源不断的胜利,让我坐上了服务器第一的位置。

13年,在与SKT签约之前,我并没有和父母商量。实际上,关于成为职业选手这件事,我从来没有和他们谈过。相反,我只是暗示他们:只要我足够认真地去对待它,一切都会OK的。我的父母并没有从始至终地为我喝彩或加油,但他们给了我追梦的自由。电竞圈子的环境非常动荡,所以我能理解他们的忧虑。不过,直到现在为止,我觉得一切都好。

我得承认。

上周五,在ROX碾压的第三局游戏,并将比分改写为2-1的时候……有一个瞬间,我觉得我们要输了。

在竞技过程中,我尝试着不去流露感情。我也要求队友们这样做。我们保持冷静和坚韧,并尽一切努力不被冲昏头脑。我尝试着让自己记住,我们也曾经陷入过类似的境地。2013年的OGN决赛,我们曾经0-2落后于KT Bullets,但我们奋起反击,完成了让2追3,摘得胜利。在《英雄联盟》这款游戏中,你只需要做出几次优秀的操作,便能抹去一切焦虑。当ROX轻而易举地在第三局比赛中击败我们时,我确实有些疑虑——但同时我也知道,只要我们聚精会神,就能够完成翻盘。

在这一整年中,有很多其他比赛——但世界总决赛是所有人的终极目标。我们追逐的是那座镀金的召唤师杯,还有数百万美元的奖金。我的队伍已经两次摘下世界总决赛的冠军:2013年一次,2015年一次。如果我们今年再次夺冠,那么在我职业生涯的4年中,我将第三次带着世界冠军之名还乡。

胜利越多越好,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生涯会何时结束。我看过太多有天赋的选手登上巅峰,随后又迅速燃烧殆尽。所有人都在觊觎你的位置。当我们落后于ROX时,我注意到人群开始为Smeb和Peanut喝彩。他们是优秀的选手,他们值得这样的认可……但如果我告诉你,我没有为之感到恼火的话,那一定是在撒谎。或许这听起来很自负,但我对自己的优秀非常自信。如果我输给了不在同一水平线的选手,我会很生气:那个Bo5的最后两局比赛,你看到了我在生气时会如何发挥。

第四局比赛,我们表现出了统治力,迅速反弹。在配合绕后的Bengi击杀Kuro之后,我知道胜利就在眼前。从加入SKT开始,我便与Bengi并肩作战,而那很可能是他生涯中最棒的一场比赛之一。在拿下男爵,并在上路团灭对手之后,比赛已经结束了。第五局之前,我们在后台的气氛舒畅了许多。我们走了一遍战术,我吃了一根巧克力棒。一小时之后,我们已经在庆祝队伍第三次杀入总决赛。

在与SKT签约后的短短几个月,我便已经在斯台普斯中心争夺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了。回头看看,那是段有趣的经历。在所有粉丝面前高举召唤师杯的那幅画面,将永远是我职业生涯的高光之一。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,在韩国之外也有人知道我是谁。当我在电脑前坐下,国外粉丝的热情令我感动——他们自发的呐喊声与加油声。我最享受的一次经历,是在2014年的全明星赛上,整个场馆为我高唱“生日快乐”。在刚开始玩《英雄联盟》时,我总是会被吵闹的现场观众压垮。但时至如今,我已经开始享受这一切。那也是电竞的美妙之处。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职业选手,你必须学会习惯现场的喧闹。我不再是几年前的那个自己了。现在聚光灯下,既是我家。

在我的职业生涯刚有起色时,我总是会幻想着出名。而今,在拥有如此之多的经验、以及公开场合的拥簇之后,我不能说自己特别衷于名气。但每次我与粉丝合影或签名时,我总是会让自己铭记,保持友善是多么重要。这将是我携带一生的教条,无论是否关乎电竞。

这是不是意味着,我这一生都想与英雄联盟挂钩呢?我不知道。我想做许多事。我总是在想,只要我的职业生涯结束,我会回到学校,主修科学。物理和化学对我来说一直很有意思——不过现在,我对神经科学越来越感兴趣。

我确信,20年之后,电竞将会发展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。更多的选手,更多的观众 ,更大的场馆散落全世界。谁知道呢?或许到那个时候,北美队伍终于能够夺冠了吧?我不知道在那个时候,我会身在何处——或许仍然与英雄联盟有关,或许在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。我和我的队友都是普通人。我喜欢Taylor Swift,休息的时候我们会玩《魔兽争霸3》(顺带一提:我是队里最棒的魔兽玩家,也是世界上最棒的!)。老实说,我唯一在乎的,是人们能够带着喜悦之情回忆起我曾经的表演。如果在未来,有孩子想要成长为下一个Faker——我一定会做到最好,成为榜样。

这个周末,我们将回到斯台普斯中心,在决赛舞台上迎战三星。和以往一样,我们期待一场胜利。

我在SKT度过了一段如此美妙的旅程,每一天我都怀着感激之情。今年早些时候,我感觉自己变弱了,似乎自己的技术正在变差,而全世界都在追赶上我的脚步。我总是好奇,究竟自己为什么如此擅长《英雄联盟》这款游戏……而我能找到的最好形容方式是:我根据计算和直觉来搭建自己的游戏风格。我总是在学习新的东西。我能预见到事件的发生,来到正确的地方,做出正确的操作——比所有人都快一步。

有那么一段时间,我感觉自己的直觉不再管用了,而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恢复。但现在,我感觉自己能永远打下去。今年年初,我曾有些恐惧:恐惧自己正从高处坠落;恐惧一些人口中‘有些选手正走在赶超你’的说法确有其事。

现在,我不再恐惧。

5分钟部署好自己的 ChatGPT

使用 https://github.com/Yidadaa/ChatGPT-Next-Web 一键部署到 Vercel 上。

这里有好心人提供的 ChatGPT API  https://faucet.openkey.cloud/,每天可以申请 1美元 的额度,30天过期。用完/到期再重新申请就是了。

首次访问已部署的 vercel.app 域名时,请前往左下角的设置,在 接口地址 处更改为 https://openkey.cloud,并使用刚刚申请到的以 “sk-” 开头的API KEY。完成设置后,通常 ChatGPT 将能正常运行。

 

50 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中文版

50-种常见的认知偏差-中文译文版-scaled.jpg

  1. 基本归因错误:我们根据他人的个性或基本特征来判断他人,但我们根据情况来判断自己。
  2. 自私偏见:我们的失败是因情况而定的,但我们的成功是我们的责任。
  3. 群体内偏爱:我们偏爱群体内的人,而不是群体外的人。
  4. 跟风效应:想法、时尚和信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而不断增长。
  5. 群体迷思:由于渴望团队一致与和谐,我们会做出非理性的决定,通常是为了尽量减少冲突。
  6. 光环效应:如果你认为一个人具有积极的特质,那么这种积极的印象就会蔓延到他们的其他特质中。(这也适用于负面特征。)
  7. 道德运气:积极的结果会带来更好的道德地位;由于负面结果,道德地位会变得更差。
  8. 虚假共识:我们相信同意我们观点的人比实际情况多。
  9. 知识的诅咒:一旦我们知道某件事,我们就假设其他人也知道它。
  10. 聚光灯效应:我们高估了人们对我们的行为和外表的关注程度。
  11. 可用性启发式:我们依靠在做出判断时立即想到的例子。
  12. 防御性归因:作为一个暗自担心自己容易遭受严重事故的目击者,如果我们与受害者有联系,我们就会减少对受害者的责备。
  13. 公正世界假说:我们倾向于相信世界是公正的;因此,我们认为不公正行为是应得的。
  14. 朴素现实主义:我们相信我们观察到的是客观现实,而其他人是非理性的、无知的或有偏见的。
  15. 天真的犬儒主义:我们相信我们观察到了客观现实,并且其他人的自我中心偏见比他们实际的意图/行为更高。
  16. 福勒效应(又名巴纳姆效应):我们很容易将我们的个性归因于模糊的陈述,即使它们可以适用于广泛的人。
  17. 邓宁-克鲁格效应:你知道的越少,你就越自信。你知道的越多,你就越不自信。
  18. 锚定:我们在做出决策时严重依赖引入的第一条信息。
  19. 自动化偏见:我们依赖自动化系统,有时过于相信自动纠正实际正确的决策。
  20. 谷歌效应(又名数字失忆症):我们往往会忘记在搜索引擎中轻松查找的信息。
  21. 反应:我们的做法与别人告诉我们的相反,尤其是当我们意识到个人自由受到威胁时。
  22. 确认偏差:我们倾向于寻找并记住能够证实我们看法的信息。
  23. 适得其反效应:反驳证据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效果,从而证实我们的信念。
  24. 第三人称效应:我们相信其他人比我们自己更容易受到大众媒体消费的影响。
  25. 信念偏差:我们判断一个论点的强度,不是看它对结论的支持程度,而是看这个结论在我们心目中的合理程度。
  26. 可用性级联:与我们对社会接受的需求相关,集体信仰通过公开重复获得更多可信度。
  27. 衰落主义:我们倾向于将过去浪漫化,并对未来持消极态度,认为社会/机构总体上正在衰落。
  28. 现状偏见:我们倾向于希望事情保持不变;相对于基线的变化被视为损失。
  29. 沉没成本谬误(又名承诺升级):即使我们面临负面结果,我们也会在那些让我们付出代价的事情上投入更多,而不是改变我们的投资。
  30. 赌徒谬误:我们认为未来的可能性受到过去事件的影响。
  31. 零风险偏差:我们更愿意将小风险降低到零,即使我们可以通过另一种选择整体降低更多风险。
  32. 框架效应:我们经常从相同的信息中得出不同的结论,具体取决于它的呈现方式。
  33. 刻板印象:我们普遍相信一个群体的成员将具有某些特征,尽管没有关于个人的信息。
  34. 外群体同质性偏见:我们认为外群体成员是同质的,而我们自己的内群体成员则更加多样化。
  35. 权威偏见:我们信任权威人物的观点,也更容易受到其影响。
  36. 安慰剂效应:如果我们相信某种治疗有效,它通常会产生很小的生理效应。
  37. 幸存者偏差:我们倾向于关注那些在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事情,而忽视那些失败的事情。
  38. 精神过速: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取决于创伤、吸毒和体力消耗。
  39. 琐碎法则(又名“自行车脱落”):我们对琐碎问题给予不成比例的重视,同时往往避免更复杂的问题。
  40. 蔡加尼克效应:我们对未完成的任务的记忆多于已完成的任务。
  41. 宜家效应:我们对自己部分创造的事物给予更高的价值。
  42. 本·富兰克林效应:我们喜欢帮忙;如果我们已经帮过某人一个忙,那么我们更有可能再帮别人一个忙,而不是接受那个人的帮忙。
  43. 旁观者效应:周围的人越多,我们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就越小。
  44. 暗示性:我们,尤其是孩子,有时会将提问者提出的想法误认为是记忆。
  45. 错误记忆:我们将想象误认为是真实记忆。
  46. 密码记忆症:我们将真实的记忆误认为是想象。
  47. 聚类错觉:我们在随机数据中发现模式和“聚类”。
  48. 悲观偏见:我们有时会高估不良结果的可能性。
  49. 乐观偏见:我们有时对好的结果过于乐观。
  50. 盲点偏见:我们不认为自己有偏见,而且我们更多地看到别人而不是我们自己。

 

50 种常见的认知偏差英文原版

  1.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: We judge others on their personality or fundamental character, but we judge ourselves on the situation.
  2. Self-Serving Bias: Our failures are situational, but our successes are our responsibility.
  3. In-Group Favoritism: We favor people who are in our in-group as opposed to an out-group.
  4. Bandwagon Effect: Ideas, fads, and beliefs grow as more people adopt them.
  5. Groupthink: Due to a desire for conformity and harmony in the group, we make irrational decisions, often to minimize conflict.
  6. Halo Effect: If you see a person as having a positive trait, that positive impression will spill over into their other traits. (This also works for negative traits.)
  7. Moral Luck: Better moral standing happens due to a positive outcome; worse moral standing happens due to a negative outcome.
  8. False Consensus: We believe more people agree with us than is actually the case.
  9. Curse of Knowledge: Once we know something, we assume everyone else knows it, too.
  10. Spotlight Effect: We overestimate how much people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our behavior and appearance.
  11. Availability Heuristic: We rely on immediate examples that come to mind while making judgments.
  12. Defensive Attribution: As a witness who secretly fears being vulnerable to a serious mishap, we will blame the victim less if we relate to the victim.
  13. Just-World Hypothesis: We tend to believe the world is just; therefore, we assume acts of injustice are deserved.
  14. Naïve Realism: We believe that we observe objective reality and that other people are irrational, uninformed, or biased.
  15. Naïve Cynicism: We believe that we observe objective reality and that other people have a higher egocentric bias than they actually do in their intentions/actions.
  16. Forer Effect (aka Barnum Effect): We easily attribute our personalities to vague statements, even if they can apply to a wide range of people.
  17. Dunning-Kruger Effect: The less you know, the more confident you are. The more you know, the less confident you are.
  18. Anchoring: We rely heavily on the first piece of information introduced when making decisions.
  19. Automation Bias: We rely on automated systems, sometimes trusting too much in the automated correction of actually correct decisions.
  20. Google Effect (aka Digital Amnesia): We tend to forget information that’s easily looked up in search engines.
  21. Reactance: We do the opposite of what we’re told, especially when we perceive threats to personal freedoms.
  22. Confirmation Bias: We tend to find and remember information that confirms our perceptions.
  23. Backfire Effect: Disproving evidence sometimes has the unwarranted effect of confirming our beliefs.
  24. Third-Person Effect: We believe that others are more affected by mass media consumption than we ourselves are.
  25. Belief Bias: We judge an argument’s strength not by how strongly it supports the conclusion but how plausible the conclusion is in our own minds.
  26. Availability Cascade: Tied to our need for social acceptance, collective beliefs gain more plausibility through public repetition.
  27. Declinism: We tent to romanticize the past and view the future negatively, believing that societies/institutions are by and large in decline.
  28. Status Quo Bias: We tend to prefer things to stay the same; changes from the baseline are considered to be a loss.
  29. Sunk Cost Fallacy (aka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): We invest more in things that have cost us something rather than altering our investments, even if we face negative outcomes.
  30. Gambler’s Fallacy: We think future possibilities are affected by past events.
  31. Zero-Risk Bias: We prefer to reduce small risks to zero, even if we can reduce more risk overall with another option.
  32. Framing Effect: We often draw different conclusions from the same information depending on how it’s presented.
  33. Stereotyping: We adopt generalized beliefs that members of a group will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, despite not hav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dividual.
  34. Outgroup Homogeneity Bias: We perceive out-group members as homogeneous and our own in-groups as more diverse.
  35. Authority Bias: We trust and are more often influenced by the opinions of authority figures.
  36. Placebo Effect: If we believe a treatment will work, it often will have a small physiological effect.
  37. Survivorship Bias: We tend to focus on those things that survived a process and overlook ones that failed.
  38. Tachypsychia: Our perceptions of time shift depending on trauma, drug use, and physical exertion.
  39. Law of Triviality (aka “Bike-Shedding”): We give disproportionate weight to trivial issues, often while avoiding more complex issues.
  40. Zeigarnik Effect: We remember incomplete tasks more than completed ones.
  41. IKEA Effect: We place higher value on things we partially created ourselves.
  42. Ben Franklin Effect: We like doing favors; we are more likely to do another favor for someone if we’ve already done a favor for them than if we had received a favor from that person.
  43. Bystander Effect: The more other people are around, the less likely we are to help a victim.
  44. Suggestibility: We, especially children, sometimes mistake ideas suggested by a questioner for memories.
  45. False Memory: We mistake imagination for real memories.
  46. Cryptomnesia: We mistake real memories for imagination.
  47. Clustering Illusion: We find patterns and “clusters” in random data.
  48. Pessimism Bias: We sometimes overestimate the likelihood of bad outcomes.
  49. Optimism Bias: We sometimes are over-optimistic about good outcomes.
  50. Blind Spot Bias: We don’t think we have bias, and we see it others more than ourselves.

广州到香港怎么去最划算?

海珠坐地铁到黄村,3 RMB
黄村坐如约巴士到深圳车公庙地铁站,45 RMB
车公庙坐地铁到福田口岸,3 RMB
过关。
落马洲口岸坐九巴B1到形点1, 13.2 HKD
形点1坐九巴268X可到旺角油麻地佐敦,原价15.6 HKD,转乘优惠后11.4 HKD,需用同一张八达通。
合计 73.48 RMB